高等深耕計畫四、專題演講【 著作權保護合理使用、智慧財產權概論】



活動名稱:
‧活動日期:114年04月24日(星期四)
‧活動地點:土木系M413課業輔導教室
‧活動目的:
‧具體成效:
本次講座以「專利風險與策略性佈局」為主題,特別邀請連邦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資深經理麥智德先生擔任主講人,內容聚焦於學生未來在產品研發、產學合作乃至職場實務中,可能遭遇的智慧財產風險與挑戰。講師首先從校園常見的智財誤區切入,指出台灣過去在教育現場對軟體授權與音樂版權等議題普遍缺乏重視,早期更曾爆發引起全國關注的「成大 MP3 事件」:2001 年台南地檢署突襲成功大學學生宿舍,查扣多部電腦並指控學生非法下載與散布大量音樂檔案,進而引發社會對「合理使用」與「校園自治」之間界線的激烈討論。雖然政府一度試圖透過全面清查來整頓風氣,但實際成效有限,反倒促使後續以宣導與校園自律機制來建立智財共識。隨著近年串流媒體普及與大眾著作權意識的提升,類似問題已有明顯改善,學生對版權的基本認知也較以往成熟。
講座中特別回顧台灣早期由於欠缺完整的智慧財產保護觀念,使許多創作與技術成果未能及時申請專利或進行佈局。講師指出,當時社會普遍尚未認識專利與智財所蘊含的經濟潛力與變現價值,導致許多技術人才與學生不僅缺乏保護自身創意的意識,更習於破解、模仿乃至重新包裝他國技術成果,久而久之,在特定領域便逐漸形成一股以破解為核心、技術能力高度活躍的「駭客文化」。這樣的氛圍雖然在短期內促進資訊技術交流與動手實作風氣,卻也讓本土創新難以轉化為具備競爭力的可輸出資產,長期下來使台灣在國際市場上面對智財佈局時處於不利地位。這段歷史脈絡提醒學生,唯有從根本建立智慧財產的價值意識與保護觀念,才能讓創新成果真正轉化為可長期經營的競爭資本。相較之下,韓國則透過完善的智財制度與文化策略,對台灣提供低價娛樂內容授權,成功將韓流文化大量輸出至亞洲其他地區,進而鞏固其文化影響力與經濟主導權。這樣的對比不僅凸顯智財制度在產業競爭中的關鍵角色,也讓學生深刻理解,智慧財產不只是法律保護的手段,更是文化輸出與經濟發展的關鍵戰略資源。
此外,講師亦透過實務經驗分享專利迴避設計的方法與侵權判斷的基本邏輯,提醒學生在創新設計初期即應進行風險評估與專利檢索,才能在產品定位、申請時機與市場導向之間做出關鍵抉擇。整體而言,本場講座有效結合理論與實務,讓學生不僅具備系統性的專利知識,更建立起面對智財風險的前瞻思維與危機意識,為其未來投入產品創新、跨域合作與職場應用奠定穩固基礎。